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促进大众化就业
作者:王建国孙启航王芹芹黄丽娟徐尚巧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1期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发展相对滞后,为从根本上真正促进高校的大众化就业,转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宣传就业形势、利用好就业政策等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大众化就业观念“十五”期间,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式发展。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为64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9,2005年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达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21。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阶段划分理论:当一个国家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例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社会精英岗位的数量与高校庞大的毕业生数量相比,明显地呈现出稀缺状态,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为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的大众化就业,各高校采取了诸如开设课程、举行活动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求职技巧,但如果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就很难从根本上真正促进高校的大众化就业。一、当前大学生需转变的就业观念教师和家长往往以未来的薪水丰厚、安逸稳定的工作,作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考好大学的动力,加之大众媒体对于高学历意味高收入的渲染,使得在校大学生持有一些与当前大众化高等教育不适应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常见的需要转变的就业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1依赖学校、家庭的观念家长和教师在中学教育阶段往往仅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重,而忽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和职业的思考和规划,缺乏主动性。另外,当今社会依旧存在着依靠家长找关系、走后门安排工作的情况,这也是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择业自主性的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毕业生个人的主动性及能力、人格等个人特质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意味着毕业生必须转变就业依赖学校、依赖家庭的观念,要对自己准确定位,大胆推销自己,依靠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自主选择。2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仍较陈腐,固执地认为到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