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徐兵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04期
摘要:我国信托业前后已经经历了“六次整顿”,每次整顿是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的一次重新定位,与多次重新定位相伴随的是我国信托业的坎坷沉浮。虽说从2007年起,我国信托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发展轨道,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托行业仍旧存在行业定位模糊、核心竞争力不明等问题,制约信托行业的发展壮大。文章从信托业历史轨迹出发,对信托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当前信托业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最后,对信托公司所应具有的核心价值及能力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行业定位被动管理主动管理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01903
一、我国信托行业定位的历史轨迹
我国信托业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最初信托公司成立的目的在于探索引进外资的新渠道。但随着信托公司的职能由对外融资逐渐扩展到国内的资金融通,随着我国信托机构的逐渐快速增加,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监管机构开始了对信托行业的调整。在调整发展问题调整的循环中,监管机构共进行了6次整顿:
第一次整顿开始于1982年4月,整顿的要点是信托投资业务一律由人民银行或人民银行指定的专业银行办理。经批准办理的信托投资业务,其全部资金活动要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的在于清理非金融机构设立的信托公司,禁止变相的信贷业务。
第二次调整是在1985年9月,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决定停止发放新的信托贷款,停止新增信托投资,明确了信托公司的经营范围,并明确框定了信托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目的在于打击信托公司超范围经营,避免其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三次调整是在1988年10月,依循着撤并信托机构、压缩信托公司的政策方向,基本上是前一次整顿模式的复制。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第四次调整是在1993年到1996年间,监管机构决定信托投资公司与专业银行脱钩,压缩信托投资公司数量,从1995年的392家下降到1996年的244家。目的在于改变信托公司高息揽存、盲目投资、不良资产增多的现象。
第五次调整是在1998年6月,对所有问题严重、地方政府不愿救助或无力救助的信托公司一律实行停业整顿、关闭、撤销,并进入清算程序,而且信托业与证券业彻底分离。
第六次整顿是在2006年12月,对信托业实施分类监管,信托公司或立即更换金融牌照,或进入过渡期。新规下发之后,各大信托公司开始实业清理,争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