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是空口号
妈妈在幼儿园的发言稿
著名父教专家东子曾说过:“缺乏劳动意识的孩子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而且,由于孩子没有经历过劳动的磨练,以后走上社会也很难胜任工作。”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家长没有权利夺走孩子体验劳动的幸福。如果家长把孩子当做温室里的鲜花,那么他长大后便会成长为一束鲜花;而另外一种可能是家长把孩子当做山林中的松树,那么他长大后便成长为一颗傲人的松柏。
在当今中国这个独生子女居多,养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年代,很多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当掌上明珠,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自立,忘却了理性教育。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而且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倾注了满腔的爱。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和职责,但我们应该给自己的爱以合理的渠道去表达,而非任爱随意去流淌;我们爱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目的是有助于孩子的个性成熟。
我们家女儿南南的成长环境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在身边,三代同堂,四人围绕,幸福无比。我对宝宝的诸多方面还是比较欣赏的,譬如她善解人意,乐于合群,脾气温和,爱说爱笑,比同龄人懂事等等,有些比大人做得还好。但在另外一方面却感觉和同龄人有差距,譬如宝宝是否可以大胆尝试新鲜事物,以及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等。静下来自我反省,才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家的沃土,正是由于家里参与小孩管理和教育的人比较多,大家经常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敢碰,使得原本胆量偏小的宝宝更加不敢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东西;早期小孩想主动吃饭、主动做事的时候,家里老人怕弄得一塌糊涂,也没能积极鼓励引导。我和爸爸作为大学老师,尽管深知一些家庭教育的准则:比如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小孩多一些户外群体活动,要有竞争意识等等,但由于参与的不够多,确实也有偷懒,最终错过了宝贵的0~3岁宝宝自主探索和尝试的黄金时间段。
南南去年9月上幼儿园,经历了一个多月困难的适应期。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她的自理能力弱于同龄人,不会吃饭,不会穿脱衣,做事比较慢,这些都影
f响了宝宝的自信心。当然最后还是顺利过度了,全归功于班里的老师,发自内心地感谢她们。但作为家长,这个事情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深深自责,因为并非孩子偷懒,只是因为我们家长剥夺了她大胆尝试、努力去做的机会,我和爸爸下决心付诸行动。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作为父母尽可能抽时间带孩子,同时无论是讲故事还是现实中,都给小孩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