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从心理边界剖析曾奇峰的《中国家庭的十种界限不清》
作者:祝琳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9期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亲情的社会,中国式家庭普遍存在着界限模糊的现象。曾奇峰针对中国式家庭界限模糊现状提出了十种界限不清的问题。心理学上认为心理界限存在四种界限问题:不能说“好”;不能听“好”,不能说“不”,不能听“不”,笔者从心理学上这四种心理界限问题来就《中国家庭的十种界限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心理边界;模糊;剖析
中国的家庭谈及过多的莫非是孩子的学习,父母高谈阔论的同时也掩盖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在中国的家庭里,父母过度限定孩子,殊不知这严重侵犯了孩子的界限,因此家庭中普遍存在这界限模糊的现象。曾奇峰就家庭界限问题发表了演讲,并提出了十种界限不清,笔者从心理边界的角度对这十种界限不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一、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父亲过度严厉,这属于界限问题之一:不能说“好”。没有反应者:听不到别人的需要。父亲过于严厉,是因为他在掩饰自己身上孩子气的一面,不愿把其稚嫩的一面展露在孩子的面前,需要用过度严厉来在儿女面前装模作样的像是一个真正的男人。父亲往往通过严厉的方式严格要求子女,那么这就在儿女和他之间就产生了心理上的界限。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却不去关怀与帮助我们生命中的其他人时,就可能产生边界冲突了。
二、过分唠叨的妈妈
这一表现属于界限问题的不能听“不”,有控制欲者,会侵略性或操纵性地去侵犯别人的界限。妈妈通过唠叨的方式去侵略和操控家人的行为,使家人的都按照她自己的想法进行从而侵犯了家人的心理界限。
三、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
这一表现属于界限问题的不能听“不”。所谓的家庭的话题被限制,其实是家长一味地操控家庭的话语权,把一些所谓的“不健康”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不适宜”的话题都拒之门外,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殊不知这已经侵犯了儿女的话语权和心理界限,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需要。那么针对于家庭话题的问题,则需要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
四、过度象征化
心理边界可以帮助我们定义什么是我,什么又不是我:我拥有什么,我不拥有什么。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会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能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钢琴就是钢琴,乐器中的一种,而现在钢琴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