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行业分析
农资产品是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产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农膜等各种农用生产资料,具有品种规格繁多、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和地域性强、产地不一等特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行业前景无限。
一、中国农资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农资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已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甚至网络社会,而农业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种植仍受到季节、土地、气候和不可抗力等多种束缚,加之本土农业受到欧美高科技农业和非洲更低成本农业的双重冲击,种植业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仅够保本却无法赢利的行业;尽管我们已进入到市场经济的中高级阶段,但农业仍处于半计划、半行政的惯性与依赖之中,仍受到政府计划调控;尽管我们已开放了30年,但农业仍处于半封闭、半开放之中。农业与主流经济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处于自然经济、半计划和半封闭下的农业,难以承受解决就业、种植赢利、粮食安全和物价稳定等多种任务之重。近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大、农民种植和耕作观念的转变、严重的大范围气象及其次生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资市场特别是农药、化肥以及种子市场,市场低迷,需求不振,库溢价跌,总的形势是主次混沌,价格行情扑朔迷离,诡异难测,乱象纷呈,走向不明,形势严峻。特别是优良种业(如蔬菜)九成以上的市场被国外进口种子所控制,同比价格高出国产种子20,这不仅是中国种业的损失,同时还加大了全体国人的消费负担。产、销双方怨声载道,两败俱伤随着农作物耕作模式的革新和反季节作物生产规模的快速发展,农膜市场需求较大,但同业之间无序竞争却颇为激烈。市场上“三无”农膜产品横行,劣质薄膜充斥农资市场,农膜质量参差不齐,新料膜市场份额被挤占。各品类供应状况差距极大。传统的农耕工具已基本淡出市场。各种农业机械工具市场虽有国家兴农倾斜扶持政策的推广激励机制,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机产品销售差强人意,旺季不旺,补贴效果不够明显。假冒伪劣横行,农药、种子、化肥等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尤其是农药市场监管不够严格,加上农民本身知识程度不够高,辨别能力有限,导致农民利益严重受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资行业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农资产品企业化生产,在这过程中渠道的重要性及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行业数据库营销势在必行,但也随着这个行业的发
f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