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错误认知中得到开脱,得以幸存。
设计优秀的物品应该是容易被人理解的,它们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困难,因为他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是给用户提供了错误的线索,从而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
问题及设计师意图分析
下面,我将就一款相机为例,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分析及解决。这款三星82MEGAPIXELS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不是因为它的功能有多完善或是造型有多美观,相反的,是它的糟糕的调焦按键的设计。第一次使用这款相机的时候,是在晚上给朋友拍照。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场景效果,我想要将人物拉远一些,于是习惯性地去尝试相机上的调焦按钮(见图1)。但是问题在这时候出现了,它的调焦按钮(这个倒是没有被我认错)是一个长条形凸起,我想长焦与广角应该是左右摁下时分别控制的。我先尝试了左摁,结果人像被拉近,自然地,我又去尝试右摁,结果却是数码变焦继续放大。如此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只得沮丧的向朋友求助,那边已经摆好姿势的朋友一脸无语与无奈,告诉我轻轻向上推是缩小,向下掰按钮是放大。我恍然大悟,同时不禁埋怨自己“哎呀,怎么这么笨呢?脑袋就不会换个方向考虑呀?”读了诺曼博士的书,这个相机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闪,我开始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许不在我身上,因为我在使用其它相机的时候并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那是不是它的设计出了问题呢?别人使用的时候会不会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呢?
相机的调焦按钮,可以上下拨,也可以摁下,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应不同的功能,但混淆的操作会造成错误的结果。就其造型而言,并没有给人明确的操作上的提示。且其位于左右对称偏
下位置上的标识,反而会给人操作上的误导。图1
f带着这些疑问我将相机借过来,并让其他同学尝试使用。当然事先我并没有对这款相机做任何评价,也没有告诉她们调焦的方法。结果是大多数人不能很快的找对调焦方式,惯性思维让她们首先选择左摁或者右摁试图调焦。得到失败的反馈后,她们才会尝试其它的方式或者查看一下按键上的标注说明。
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关键(见图2)的难以识别性。除了按钮旁边的“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