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报表的范围,杜绝了上市公司利用缩小持股比例、
f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业绩的做法。同时还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的处理方法,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确认。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有利于规范企业超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2新会计准则客观上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虽然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但由于新准则的不完善及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客观上仍然增加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主要体现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变化、公允价值运用范围的运用、资产减值存在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研发支出的非完全费用化处理等。这些都给上市公司留下盈余操纵的空间。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实施手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主要包括会计手段和非会计手段。1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拥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自主权,当公司利益与外部利益发生冲突时,管理层便会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以达到盈余调节的目的。手段主要有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等。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都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
f以及未来期间的利润,因此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常用手段。
(2)变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我国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当年利润,会将连续亏损的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减持到19及以下,或通过其他方法使其对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重大影响,从而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以暂时隐瞒亏损;反之,对于盈利状况好的被投资企业,上市公司会寻求提高其所持有的有表决权资本比例到20及以上,使其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将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核算,以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3)费用与收益的提前或延迟确认上市公司通过改变收入的确认时间来调节利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前确认收入,即在销售完成前将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收入计入当期收益,即将后期利润转移到本期;二是递延收益,包括提前确认和延迟确认费用两种方法,例如通过一次性冲销不良资产的账面价值或费用支出资本化账等方法进行。2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1)利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关联交易一直是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之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