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浅易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原则。指文言材料不出现艰涩、古奥的字词,不选择冷僻的题材。考生利用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基本能读懂文段。据高考实情,我们将《考试大纲》规定的上述7个考点编列为9个专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即《考试大纲》具体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意义”,即特定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唯一含义;“用法”,主要指其词性及所表示的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等。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5.筛选文中的信息。
1
f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从文中选取与试题具体指向吻合的信息,排除似是而非和错误的信息。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内容要点”,涉及阅读材料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事件的发展过程,文章的论点论据等;“归纳”,就是对具体的、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分门别类。“中心意思”,可以指整体的思想内容,更多是指局部的思想内容;“概括”,就是把能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排除,而将其共同性提取出来。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指作者在文中显示的记叙类文本或者揭示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成一些“零部件”来考察,找出其相互关系和本质属性。“概括”,就是把分散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的共同点提取出来。8.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把文言文置换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9.给文言文语段断句。把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语段切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