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一)先秦时期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只在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诗经》分三部分。
《诗经》“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一。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二)两汉时期汉代诗歌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1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构,“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其中《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征》《有所思》)皆为传世名篇。汉乐府还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如《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皆为传世经典。(三)魏晋南北朝汉末建安时期,“建安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魏晋之交,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四)唐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
1初唐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f
2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的诗人外,还有很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