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必修二)
(测试范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每题2分)1.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2.明代在京城、省城出现了会馆,下列关于会馆表述正确的是A会馆是不同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B会馆是不同地域的手工业者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手工业者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D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3.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D“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4.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
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①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f②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③“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④
5.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6.《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织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官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坐。”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④“击牲烹鲜”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