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摘要: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式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言行过于规矩,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的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家规太多,家长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幼儿教育心理特点学龄前家长学习兴趣生理幼儿园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和学前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的错误做法。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但最近六七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市场化的推波助澜,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蔓延城乡,日趋严重,正在成为一个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社会问题。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倾向,而是正在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教育现象,出现从教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活动的全面“小学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已全面兴起,“少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广大农村得以落实,从而时代赋予了人民新的思想意识尊师重教、望子成才。因而学前教育引起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完全小学的关注。许多家长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部分完小专为学前儿童附设学前班。以已所见,家长和学校对学前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他们的出发点缺乏正确的引导,带有盲目性,对学前教育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许多家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便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守旧,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知识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么自己
f在家中施教,要么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劳动把孩子送入学校,让教师管理更为放心,家长的这一举动,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孩子临近小学的一年里,家长要为孩子做写什么。由于成人灌输得太多,还会阻碍孩子主动探索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