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项目初捕重捕捕获数只5050雌性个体数2832
22
雄性个体数2218
标记数只5010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
B.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C.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D.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雄性约为3∶2【答案】D【解析】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50×50÷10=250只,但总面积为2hm,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2=125只hm,A错误;由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弱、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由种群密度N=M×
÷m可知由于被捕捉一次之后,若田鼠更难捕捉,则m减少因为不容易被捕,因此N增大,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C错误;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28+32=60,雄性个体数量是22+18=40,即雌性∶雄性的比例为3∶2,D正确。
22
2
友文位谢感。议建或见意的贵宝出提望希上奉你为理整集收真考年历题拟模卷试教秀优类各高中初,学小新最
f5.2015年安徽蚌埠二模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d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注:K0是罗非鱼种群在自然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A.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c点时罗非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1【答案】C【解析】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c点时罗非鱼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B错误;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开始近似于“J”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C正确;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动,所以其环境容纳量接近K2,D错误。6.2015年浙江重点高中联考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