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及更新程序
1目的对局机关各处室(单位)在日常办公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识别,并评价其重要性,为制定相关的目标指标和运行控制程序提供依据。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局机关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性评价和更新的全过程。3职责31环境管理者代表主持环境因素的管理,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下达控制;32工作组制定该程序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33各处室按照程序要求,对内部日常办公和对外行使环境管理职能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环境因素进行排查、识别、更新和初步评价,填写相应记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报工作组;34工作组负责环境因素的汇总,组织对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合理性予以确认,建立局《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环境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下达;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更新。4程序内容41环境因素的识别411识别范围4111内部环境因素涵盖局内部日常办公事务中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行为并且属于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如采购活动、办公用品的消耗、资源能源的管理、食堂油烟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化粪池污水排放、各类废弃物的处置、交通和运输工具使用产生的污染等。4112外部环境因素行政管辖区内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通过环保局各处室业务管理活动,影响相关方的行为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属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相关方的环境行为指相关组织、群体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社会生活中对环境直接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污染源管理(点源和面源)、新扩改建项目管理、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管理和其他新领域的环境管理等。
1
f4113对由于技术、经济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确实无法控制或目前实在无能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暂不列入识别内容。412识别环境因素的充分性4121应包括三种状态1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环境影响占多数;2异常情况和非正常状态下产生的环境影响,如治理设施故障、硬件定期检修、不定期维修、非正常生产、非常规经营活动等;3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影响,如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性污染排放、安全隐患、自然灾害等占少数。4122应包括三种时态1现在时指现存的环境问题占多数;2过去时指历史上曾发生的环境问题,而对环境仍存在影响;3将来时指未来有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问题,尤其是随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当预防措施不当甚至无效而可能导致严重或不良后果产生。4123应尽可能周全考虑8种环境影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