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是: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该方向主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的研制、水处理絮凝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以及各种污水再生利用的研究;侧重于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及污水资源化技术的研究。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大气环境因子的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的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3、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该方向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4、环境污染与健康该方向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1
f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为6年。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要求”中规定的特别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由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五、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必修11学分,选修2学分。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