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2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课时安排1四、教学过程〖引入〗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大家看“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准备回答。
〖提示〗1N
2N代表细菌数量,
代表“代”。2162N2。3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问题〗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板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完成P66图44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不够精确。〖问题〗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答并板书〗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学生活动〗阅读P66第三段到第五段。〖板书〗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旁栏思考题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①食物和空间田间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天敌等。〖板书〗“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NtN0λ〖问题〗“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板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学生活动〗阅读P67并完成“思考与讨论”。〖提示〗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①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旁栏思考题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问题〗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1
f〖板书〗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学生活动〗阅读P67~P69并完成“探究”。〖小结〗略。〖作业〗练习一二。〖提示〗一、基础题1(1)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2)在有限的环境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