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f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辩证法部分
f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