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知识。2、理解词义和句意。3、能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4、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赏析词语和句子。二、课前检测:2、学生齐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理解性默写:(1)《春望》中表达作者盼望家中亲人迫切心情的句子是,。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三、导学达标:1、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2、学生初读诗扫除生字障碍:(1)掌握字音(2)能正确书写字形。3、掌握词义和句意:(1)掌握重点词语释义,如:造化钟阴阳割曾决眦会当凌绝顶
第1页
f(2)翻译诗句的意思,①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不会的句子先圈出来。②同学间解答不会翻译的句子
③教师对同学不会翻译或翻译不准确的句子给予讲解。(3)说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①同学间互相提问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②教师问学生答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4、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同学自己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找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诗,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并找出不当之处,(3)师生共同确定诗句的朗读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师生共同朗读诗并体会诗的朗读节奏,(5)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诗。5、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学生依据标题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泰山景色的。(全篇紧紧抓住一个“望”字写景)(2)学生分析前六句诗,找出远望之景、近望之景、近看之景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体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第2页
f(2句远望之景写出泰山的绵延、高大的特点;34句近望之景写出泰山高峻奇险的特点;56句近看之景写出泰山的山高和山腹之深的特点)
(3)学生分析第一句诗和26句诗之间的关系。(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26句诗)
(4)用一个短语概括泰山的景色。(雄伟壮观)(5)学生讨论78句诗写的是“望岳”还是“登岳”?衬托出泰山怎样的特点?(最后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衬托出泰山的高大)(6)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现了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