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分层分区平衡将引领分布式电源发展
10年、15年后,甚至更远的未来,我国电网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南网能源院一份名为《我国未来电网格局研究》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预测。《报告》的主要观点是,中长期,我国电网结构形态将继续维持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南方的六大区域电网格局,区域间相对独立,跨区长距离输电应以直流线路为主,区域内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形成清晰合理、分层分区的主网架;远期将从以集中式大电网为主,逐步向以分布式和综合能源利用的智能电网方向发展,储能、微网、智能通信、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电网智能化水平全面升级。
联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未来六大区域电网仍相对独立世界电网的历史走过百余年。百余年里,输电距离越来越远,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目前,最高等级的输电网已突破1100千伏,是最低等级家庭用电电压220伏的4500倍。从最高到最低电压等级,逐级降压,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输配电网络,各国皆是如此。就我国而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此也引发了新一轮的“交直流路线之争”。从目前的电网结构看,我国呈现出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南方的六大区域电网格局。区域间大多通过直流线路实现异步互联,保证电力故障控制在区域内,避免事故跨区大面积蔓延。为解决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逆向分布”的矛盾,我国实施远距离“西电东送”。特高压出现以后,±800千伏直流输电逐渐成为远距离跨区输电首选。而特高压交流亦开始了示范应用。2009年,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投产,将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联系起来,打破了六大区域电网通过直流异步互联的格局。
1
f从业内主流观点来看,对于特高压交流联网的诟病始终存在,主要聚焦于两点:一是安全性,认为区域电网大规模同步互联后,存在大面积事故风险;二是经济性,从我国投产运行的多条特高压交流工程运行情况来看,通道利用率不高,经济性相较直流工程要差。
国家能源局曾委托中国工程院对我国未来电网格局进行专题咨询。咨询专家组出具的意见认为:继续坚持以六大区域电网为主体,区域电网之间以直流异步互联;不建议建设“三华”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
“我们《报告》的观点,跟专家组的意见是高度一致的,认为交流特高压大规模同步联网的确存在安全隐患。”南网能源院电力规划中心主任黄豫打了个形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