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值得反思: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略知识基础技能传授;二、过于注重学生的互动体验,缺乏理性引领与评价;三、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缺乏教学智慧,偏离语文教学内容。关键词:新课改;反思;知识基础与技能;理性引领与评价;教学智慧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呈现的新颖的、生动的精彩课堂喝彩,也为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时所突现的问题忧虑。下面综合笔者对新课程下的语文课而引发的主要问题与思考,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商榷: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由于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双基”,使得过去的语文课堂比较呆板。《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应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发展到现在注重学生内心灵性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我们应借课文这一载体,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
f学生健全的心灵人格。笔者在大量的听课中发现,教师们都很注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熏陶,课堂中师生互动,情感交流都比较好。但教师们似乎又不约而同地走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笔者认为,语文知识的传承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同等重要,在教学中万不能顾此失彼。如,有一次五年级的《月光曲》中,教师的课堂内容是这样的:配合录像讲解《月光曲》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欣赏音乐后畅谈感受;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图画。课文中的字、词、句基本不讲,课文内容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结果整整两节课就在音乐声、放映录像、教师的煽情语言和学生的抒发情感的交谈和绘画中完成的。这课很浓情,可怎么看都不像语文课,倒像是音乐欣赏课。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查,发现不少学生把“券”“恬”等字读错或写错,不少学生没能真正理解“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兄妹俩听”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如意,等等。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需要教师的传授和训练。然而,这位教师却过于注重了课文的情感熏陶,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缺失。很多老师往往矫枉过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