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大的精神紧张情绪,而忽略了真实的人际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会技巧。
疏离感。从进校时起,大学生就不得不离开家庭,与旧朋友分别,需要逐渐适应与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文化和成长背景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新的友谊和归属感尚未建立之前,许多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孤独感,时常感到身陷孤零,倍受冷落和缺乏关爱。
对策:加强接触,适应环境。此类型的大学生个性往往都比较封闭内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此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纠正他们不正确的个性,尽量创造他们与同学相处的机会。还可以传授给他们一些实际可行的人际交往技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交友小组训练等方法,能够有效干预大他们的交往行为和显著改善其同伴交往关系。
学校、家长、自我的共同配合。同伴交往是个大学生通向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学校中,不仅仅是要学业有成,更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与人交往,只有这样才能融入社会,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这个过程需要学校、家长、自我的重视与共同配合,改变这些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内心意识,并不断为之努力。
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能力,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恋爱心理障碍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困扰,其中较为常见的有:1、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认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
f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辅导员应鼓励其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比较,以增强自己、悦纳自己。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并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更证实了他们性心理发育滞后于性心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遇到这样的学生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其自然。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