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树枝花瓣2、胡适与陈独秀提倡文学历史进化论,脱胎于19世纪科学三大主要学说之一:进化论3、周作人“人的文学”,以西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为基础,直接来源于日本文坛“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4、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点的影响。5、通过作品翻译介绍外国文艺思潮,先后译刊了屠格涅夫、契诃夫、易卜生等各式外国作家作品,1918《新青年》出了《易卜生专号》,译介易卜生作品,宣扬易卜生主义6、青年们用西方文学样式创作:《狂人日记》等参照外国近代小说格式,融合现实、浪漫、象征主义多种手法;《沉沦》取法于19C欧洲浪漫主义以及近代日本“私小说”的产物;《女神》受雪莱、歌德、惠特曼、泰戈尔的影响7、从外国带入了一些新的文学体式:文研会许多作家写易卜生式的“问题剧”“问题小说”,冰心、宗白华模仿泰戈尔诗歌和日本俳句创作“小诗”,语丝社作家融合英国随笔、日本俳文写法而提倡随笔小品,等。(二)文学社团的涌起1、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特点: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C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2、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同时注重表现时代使命的比较含混又充满矛盾的文学思想。创作上,流
f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笔记(李婷)09722
派特色显著,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其表达的主要形式。创造社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的一个文学社团,其代表刊物是《诗镌》,他们受外来文学思潮影响,思想上比较倾向自由主义。以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身成熟。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