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荆门和此行的目的地楚地。B“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衬托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D.“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作者的友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9分)
3
f【甲】这时我发现戴着厚玻璃近视眼镜的交通处长李克农在笑我。他扯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谢谢你同志!”我道歉说。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造反者”
【乙】A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否则就要逮捕他。“但是我就是A,”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相信地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A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11【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A是▲▲。3分》,“我”是本文的作者美国作家
12【甲】【乙】两文各表现出少先队员怎样的形象特点?(3分)▲13联系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全文,请你简要分析“红小鬼”喜欢红军的原因(至少3条)。(3分)▲(二)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415题。12分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