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具原始落后,农耕使用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因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③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由于它经营规模小,故叫小农经济。1956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④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现在的小农经济土地是公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6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概念:赋税主要有田亩税和人头税。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主要是修建大型土木工程,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在中国古代社会,赋役制度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有其内容和特点。①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度,这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雏形。②春秋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③两汉实行编户制度。其内容是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按编户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入籍农民称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须承担四项负担:一是田租(即土地税);二是算赋和口赋(即人头税);三是徭役;四是兵役。自此,我国封建社会一套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④北魏实行租调制,其中的“调”是户税,以户为单位征收帛或布。丁男同时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⑤隋唐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开始征收“庸”,故又称“租庸调制”,其中的“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⑥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内容是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这一制度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变革。两税法代替租庸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