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4、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5、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这(晶体)。6、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9、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1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10、(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2、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14、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15、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16血液中的红细胞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17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1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4、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5、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