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种促进教师反思成长的方式
作者:唐仁钧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02期
要造就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功夫,就要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而“教学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就是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的主要途径。我们每周都有某个半天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单位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简称“每周半日教研活动”。我们的活动内容是在课题的引领下促进教师反思成长。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对老师确有帮助和提高,教研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活动的开展。
一、掌握观课要领,提高反思水平
我们首先分配任务,哪些老师负责收集如何观课的资料,哪些老师做讲座,哪些老师上课,然后一起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视界观课:一种有效的培训形式”“如何引导教师观课?”“教师应如何观课?”“教师怎样进行观课议课?”“好的观课记录应关注哪几个问题?”等等,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学习、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们明白了观课与听课的不同之处:“观”即“观察”,不但要“听”听教师的授课,还要“看”看课堂的具体表现,更要“思考”思考课堂展示出来的价值。“观课”比“听课”内涵更丰富,更能表达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态。“观”更侧重于同级之间的交流、欣赏与学习。老师们还明白了观课中要注意有选择的记录:一要记下带给你思考和启示的地方;二要记下你感到疑惑的地方;三要记下你对某个问题不同的想法;四要记下你萌发的思想火花;五要记下你特别感兴趣的某些细节……总之,观课技术要领的掌握为有效观课提供了前提,为提高反思水平埋下伏笔。
二、明确观课目的,指引反思方向
在制订好教研课计划,确定好上课人员和时间后,在观课前一周,我们将教研课的授课内容复印发至各位数学老师,要求老师们先行思考“如果我来上,我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在头脑中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观课议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同时以课例为载体深入课题的研讨。因为只有教师做好观课准备,明确观课目的,才能易于发现上课教师的优势与不足,易于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更易于教师对研讨话题集中探究、深入反思。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丁进老师执教的一堂计算课,内容是分数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课前将教学内容印发至各位老师时,就要求老师们针对现在学生“计算能力差,口算速度慢”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并思考“如何使计算教学更有效”这一话题,老师们带着各自的观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