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也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更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物质关系决定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它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三、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思想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舍弃物质前提,把某种精神或观念当作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属,这是唯心史观的共同特点。与此相反,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他们在《形态》中明确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还明确指出,只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才能够完整地描述其全部过程及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任何一种观念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考察,就能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目;错误的观念及一切唯心史观的谬论,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翻这一社会基础,以致消灭由之产生的错误的观念和唯心史观的谬论。
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每一阶段的发展及其特殊的性质
人类的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整个历史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同时,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即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
f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生产方式作为“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决不因为遭到历史唯心主义者的反抗,而对人们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有丝毫削弱。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引入社会历史领域,从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规律中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又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