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1954年)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意义: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维护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巩固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⒈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⒈日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并对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⒉万隆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意义:亚非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8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1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错误的纠正: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3“文化大革命”(时间:全面发动于1966年,结束于1976年)“文革”期间,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份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污蔑和残酷迫害,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一举粉碎了以江青为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