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②民族矛盾①战乱频仍A.①②尖锐B.①③③刑罚严酷C.②④④土地兼并严重D.③④
10、(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C.中央集权的加强B.宗法制的消亡D.分封制的巩固
11、(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
2
f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C.①③④D.②③④
12、(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13、(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8)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社会经济的繁荣部制的确立14、(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变15、(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神授1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对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B.科举制度的推行C.学校体系的完备D.三省六
3
f1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C.市民阶层的兴起B.专制制度的松弛D.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