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①免疫原性immu
oge
icity,即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②抗原性a
tige
icity或免疫反应性immu
oreactivity,即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具备上述两种特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即抗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hapte
。第一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免疫原性是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抗原的关键。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一、抗原的理化性质(一)抗原的种类:多数蛋白质为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一定的免疫原性(二)分子大小:抗原的分子量一般≥10kD,且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三)化学组成:免疫原性物质还须具备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四)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易近性乃指抗原决定基是否易被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所接近。如图21所示(五)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的抗原物质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一)异物性:“异物”的概念定义为“在胚胎期未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二)进入机体的途径: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动物静脉(三)机体遗传因素:个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的能力受遗传因素控制第二节抗原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表位epitope,亦称为抗原决定基a
tige
icdetermi
a
t。依表位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类图23:①线性表位(即连续性表位),主要由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②构象性表位(即非连续性表位),短肽、多糖残基或核苷酸并非简单的线性排列而是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T细胞仅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加工递呈的线性表位,而B细胞可识别线性或构象性表位。二、交叉抗原及其意义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crossa
tige
,它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crossreactio
)。交叉抗原的存在和交叉反应现象的发生并非否定抗原的特异性,而是由于抗原的异质性和共同决定基所致的特殊现象(一)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图25):抗原异质性(heteroge
eity)即抗原物质的非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