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县高级中学2014高一历史试题(共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60分)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民族融合的加强2丝绸之路的畅通3文化政策的开放4古代商帮的推动A、(1)(2)(4)B、(2)(3)(4)C、(1)(2)(3)D、(1)(3)(4)2、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歇。”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背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辉煌。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3、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1)流动人口众多2)制瓷业发达(3)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4)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1)(2)B、(2)(3)C、(2)(3)(4))B.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扶植小农经济D、(1)(2)(4)
4、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诸侯耕于东郊”“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这主要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D.统治者“以民为本”
1
f7、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
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九播种方式的变革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
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D.耕作方式从未演变
8、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铸铁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③东汉绘画技术高超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