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作者:刘一夫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8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才能自觉地弘扬和践行。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的信息接收与传播渠道,精华与糟粕同在的信息内容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要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必须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熟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探寻有效实现认同的对策和路径。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高校里,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当前,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内外环境的复杂深刻影响着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也裹挟其中深受影响。尤其是当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愈发普及,为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错误思潮的侵蚀提供了平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有效转化为行动和实践,成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新的挑战。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感知、认同、行动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模式。认同是感知的延续,是行为的动力。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反复的过程,经历了由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到行为认同这样一个阶段。首先是对核心价值观24个字有所熟悉,并对每个概念的内涵有正确的把握。其次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对其产生满意、认可、拥护等主观情绪,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最后是积极将这种价值观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并在生活中长期坚持下去。当前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是良好的,但也存在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体现在理论认知的欠缺,笔者在所在高校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79名同学进行调查,有53名同学能复述核心价值观的全文,有21名同学记忆不全,有5名同学答非所问。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