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
40学时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
30学时
15学分
(3)形势与政策
24学时
1学分
2、英语
(1)英语读写
72学时
3学分
(2)英语听说
72学时
3学分
(3)专业英语
60学时
2学分
3、医学统计学
50学时
25学分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
72学时
3学分
5、基础免疫学
30学时
1学分
6、分子生物学
24学时
1学分
7、临床检验诊断学
60学时
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
20学时
1学分
2、科技论文写作
12学时
1学分
3、医学科研设计
20学时
1学分
4、实验动物学
18学时
1学分
5、肿瘤学
24学时
1学分
6、实验核医学
18学时
1学分
7、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18学时
1学分
8、细胞培养技术入门9、流式细胞仪技术
18学时18学时
1学分1学分
(三)学术讲座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分
每次05学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每次1学
分
f五、教学工作实践性教学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的锻炼,要求参与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的辅导及实验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一般不少于30学时。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指导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实习或实验课等。通过教学实践使硕士生对教学工作有直接的体验,得到初步的训练。六、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在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个人特点,确定硕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等做出安排。培养计划需经教研室、系审批后执行,并报研究生处备案。2、硕士生的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可以有一名讲师。指导小组由导师提名,经教研室、系审查,报研究生处批准。3、硕士生应积极参加本教研室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系、教研室党政领导和导师都应紧密配合加强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创新探索的精神。七、考核办法1、课程考试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在第三学期末,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2、中期考核考核内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