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煤层可采程度、稳定程度和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等。
33煤层对比
详细叙述煤层对比的方法和依据。逐层描述所采用的对比标志。评价各可采煤层的对比可靠性。
4矿石特征41矿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叙述矿石的矿物成分(包括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及有用矿物的含量、粒度、形状、嵌布方式等特征。
42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组分含量
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特征,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物相种类、含量和分配率;综述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两极值、平均值)及其在矿区内的变化情况。对伴生有用组分的工业利用价值作出评价。
插入矿石主要特征一览表,反映各矿体(层)矿石的基本分析单样品位两极值、平均值、统计样品数、品位变化系数;单工程品位两极值、平均值、统计工程数;主要共生、伴生矿产的矿体平均品位。
5
f43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能
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固体矿产,详细叙述其物理机械性能。对于其它固体矿产,本节可视情况取舍。
44矿石类型和品级
说明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划分的原则和依据,矿石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特征、分布情况。
45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顶底板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规模,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及近矿围岩对矿体(层)完整性和利用的影响程度。
46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性能
应按时间顺序叙述历次选(冶)加工试验情况(包括试验时间、试验单位);采样种类、方法、样品的代表性;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工艺流程,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列表反映选矿指标;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利用的途径。插选矿工艺流程图。
对于生产矿山,选(冶)加工试验内容可视情况删减,要重点说明矿山实际选矿方法、选矿工艺流程(插选矿工艺流程图)、列出近几年选矿指标,说明区内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利用情况。
4煤质特征(当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煤炭时)41煤岩特征和煤的物理性质
6
f简述各可采煤层物理性质,结构、构造,视密度、透光率、镜质组反射率等。简述各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简述各可采煤层显微组分和显微煤岩类型。插入可采煤层显微组分成分和含量汇总表。
42煤的化学性质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