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
第2页
f中出现7、14、21三个数。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生: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随着学生回答完成课题板书:7的乘法口诀,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心态。
第3页
f三、练习利用故事,调动情绪。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们班王晨同学父母开了一家家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42019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第4页
f《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