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链接】新华网哈尔滨11月6日电记者许正黑龙江省环保部门表示,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这个省供暖期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非供暖期平均升高65,成为黑龙江省大气首要污染物,燃煤污染被列为这个省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黑龙江省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这个省每年用于冬季供暖增加的燃煤量为6500万吨。省会城市哈尔滨于10月21日开始遭遇重度雾霾天气,除极端的气象条件外,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煤烟污染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还呈现出复合型大气污染趋势,煤烟和汽车尾气被列为主要诱因,而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林都”伊春、大兴安岭等地仍保持较好的空气质量。燃煤污染主要来自燃煤电厂、供热锅炉以及城市中分布的“小烟筒”等,目前黑龙江省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只在64左右,处在较低水平。加大热电联供力度,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已经迫在眉睫。黑龙江省将通过加大热电联供、管网并网改造、推进大型集中供热企业接收分散小锅炉、“小拔除烟筒”等措施,争取集中供热普及率到2015年达到70以上。此外,针对电力、焦化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治理行动正在展开,同时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标准表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是公众期盼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最朴素的表达,然而在当下,这一要求却成为公众难以企及的奢望。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碧水蓝天成了遥远的神话,痛定思痛,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必须以“加、减、乘、除”四项举措,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转方式、调结构要以“加法”促进存量调整。“加”即加大优质高效产业的投入,存量指目前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以增加科技含量高、环保效益好的节能项目来促进现有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唯有如此,才能在保证现有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上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实现以增量优化促进存量调整的目的。转方式、调结构要以“减法”优化当下现状。“减”即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努力降低生态成本。当下环境污染的直接来源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源,因此要改善当下生态环境,最直接的做法是推进节能减排,减少企业排放,控制污染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