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盲目地引入“死地”。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四、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音
屠戮lù寥落liáo长歌当哭dà
g殒身不恤yǔ
xù
菲薄fěi踌躇chóuchú
桀骜jié’ào立仆pū
租赁lì
黯然à
噩耗è惩创chuà
g攒射cuá
不惮dà
喋血dié尸骸hái浸渍zì干练gà
五、分析课文(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第2页(本章共页)
f4、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③刘和珍概况。④刘和珍遇害。⑤刘和珍遇害经过。⑥“三一八惨案”教训。⑦惨案的意义。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二)、讲读第一部分阅读课文第一、二节:问题设计:1、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
第3页(本章共页)
f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
政府和走狗文人(嘲讽、痛恨)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
2、《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两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