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1
f1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3(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如2(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黄赤交角为23°26′。如b(选填a、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如a
ab
23
(对应点选填右图)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时间(前后)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
直射点位置赤道
移动方向向北向南向南向北
对应点BCAD
B
北回归线赤道
AD
C
南回归线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春分或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出现极昼范围
全球昼夜等长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时间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6月22日至12月22日3月21日9月23日★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太阳直射点方向向北移动向南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昼夜平分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
2
f★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课标:
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