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古代礼仪
一.概说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从考古材料来看,在辽宁喀左展现的距今五千年的红山文明遗址中,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是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场所;有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更早的仰韶文明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墓葬中死者头颅西向而卧,也都透闪现远古时代礼仪制度的若干信息。在古代文献方面,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实际上,礼仪制度的演化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失败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体例的是西周的礼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纪录、生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的“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则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创立与实施进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礼仪的性子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显示形式。“三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品德说教相调解,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办事,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赠送礼仪ppt。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度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二.政治礼仪
1祭天。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圜丘祀天”与“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称为“郊祀”。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圆。祭祀之前,天子与百官都要斋戒并省视献神的亡故和祭器。祭祀之日,天子率百官清早离开郊外。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衮服(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案的礼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面向东方立于圜丘东南侧。这时鼓乐齐鸣,报知天帝降临享祭。接着天子牵着献给天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