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探讨吴亚芳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四个缺乏”问题,提出了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创新的初步构想。【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校内实践教学一、引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我国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对国际贸易人才都有了更新的要求,进而很多院校都在对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的重要内容,也是独立学院的特色所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熟悉国内外贸易法规、政策以及熟练掌握涉外经贸业务的高层次经贸人才,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通过校内实践课程的设置、开发及教学来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技能。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现状一般而言,重点大学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偏重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独立学院则主要是应用与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生“基础、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校四年的学习,尽管掌握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英语会话沟通能力以及制作单证等基本技能,但是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毕业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
f的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师实践经验不丰富,缺乏系统的测评和质量监督体系。1.缺乏综合实践课程。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课程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主要是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增加实践课时,如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这些实践课程以单项型实践为主,内容简单、难度小、不规范,且单个实践课程之间缺乏融合,所以独立学院在校内实践环节中严重缺乏将专业知识、操作流程、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实践课程。2.缺乏专业实践教师。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实践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经验密切相关。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建校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较薄弱,师资队伍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年轻教师数量过多。平均年龄低于35岁,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教师占多数,且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深度,没有具体、完整的一套适用于国际贸易实践课的教学体系与方法,大大削弱了校内实践课程的指导意义,影响了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