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名称: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诗词中的形象一般景象优美,如诗如画,能给人以美感;又因为它是景象与情感的结合,所以更能给人以情感上的感染与撞击。
f通过诗词中的这一系列形象,读者可以感受到蕴含于其中的情感、思想。可以说,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感情思想而精心裁剪、设计的,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另一方面,诗人的思想情感又是借助于这一些形象来表达的。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欣赏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意境。意境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如陶渊明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