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利益受损,社会收入差距悬殊,同时权力腐败存在和蔓延,加上社会分配等各领域存在不公。产生许多严重后果,如仇富心理、敌视心理、对政府不信任心理、叛逆心理,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不起眼的偶发小事小火星,都有可能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索,甚至酿成威胁社会稳定的政治危机,比如万州事件、汉源事件、定州事件、贵州瓮安事件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并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比如四川广安医疗事故冲突事件、江苏金坛集资纠纷、广州因交通事故导致民众围攻等群体事件,参与者多数都与冲突起因无直接利益关系。这表明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利益矛盾和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社会心理失衡,导致改革的动力和党执政的民意在流失。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分析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时,必须紧紧地抓住利益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关注弱势群体,切实维护好弱势群体合法切身利益,就成为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本举措,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当务之急。
首先,强化公共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公平公正性。今后出台任何改革措施和公共政策,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是否维护和提高广大普通民众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为判断标尺,特别警惕一些以国家名义的改革措施侵害和侵占普通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的情形,也就是某些改革有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趋向。
其次,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切实营造让每个社会成员、每个社会阶层、每个社会群体“各得其所”的公平的社会环境,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明显地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使大多数人从改革的巨大成就中获益。理顺和协调劳资关系,企业要建立利益分享制度,使职工的福祉同企业的利润一同增长。政府要成为调解收入分配和社会利益矛盾的公正第三人和仲裁者,以有效化解和协调社会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同时要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体制,迅速推进城乡间、区域间、不同群体问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再次,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权益。社会保障一直被喻为社会的“安全网”、“减震器”,在经济危机和萧条时期,对于确保社会稳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社会保障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收入再分配功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