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水声学》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水声工程学院编2005年12月
f第一章绪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性能最好:

在海水中,光波和无线电波的传播衰减都非常大,传播距离有限;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性能好得多:利用深海声道效应,人们可以在5000公里以外,清晰地接收到几磅TNT炸药爆炸时所辐射的声信号(1公斤=22磅)。
11水声学发展简史
水声学的迅速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声纳起源:1490年,意大利列昂纳多芬奇在摘记中写道:“如果使船停航,将长管的一端插入水中,而将管的开口放在耳旁,则能听到远处的航船。”它是人类利用水声探测水下目标的最早记载,这种原始“声纳”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广为采用。水声的第一次定量测量:1827年,瑞士物理学家DCollado
和法国数学家CSturm合作,在日内瓦测量了声速,测得的声速值为1435米秒,与现代测量值十分接近。水声换能进展:1840年,焦耳发现了磁致伸缩效应,1880年皮埃尔居里发现了压电效应;在此基础上,后人支撑和发展了水声压电换能器和磁滞伸缩换能器,实现水中电能和声能之间的转换。水声第一个回声定位方案:1912年,英国“泰坦尼克号”和冰山相撞海难事件发生后不久,英国人LFRichardso
提出水下回声定位方案,他本人未能实现这一方案。军用声纳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潜成为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法国物理学家BLa
geve
和俄国电气工程师CChilowsky采用电容发射器和碳粒接收器作了水下目标的探测实验,1916年接收到海底回波和200米以外的一块装甲板的回波;1917年La
geve
研究成功了石英-钢夹心换能器,并利用了真空管放大器,首次将电子学应用于水声技术;1918年,成功地探测到1500米以外的水下潜艇的反射声。他首次实现了利用回声探测水下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水声技持续发展,1925年研制用于传播导航的水声设备回声测深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推动水声技术的发展,取得很多成果:主、被动声纳,水声制导鱼雷,音响水雷和扫描声纳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水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低频、大功率、大基阵和综合信号处理为特征的新一代声纳。近年来,最佳时空增益处理机理论的发展、信号处理的自适应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又酝酿更新一代水声设备的诞生。水声物理研究:在两次大战期间,人们对海水中声波传播规律了解甚少,感到探测距离随季节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