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产生深远影响。山水诗的文学价值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加深了,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山水诗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美学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理解大自然。它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这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统,打破了儒家功用主义的诗教观,为诗歌走向纯审美的艺术化铺平了道路,南朝诗歌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正是随着山水诗的建立而产生的。谢灵运山水诗特点及文学贡献谢灵运是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做出巨大贡献的诗人。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自然,他的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声色的转变。这些诗歌在艺术上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精工富艳的风格。谢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意象密集,对偶句多,语言深奥典雅,从而在整体上形成富艳精工的风格。(2)细腻的景物刻划。谢诗虽就整体而言颇有雕琢繁芜之累,但就描写刻划自然美而言,却常给人生动细腻之感。其诗在写景上,主要表现为对声色的追求。这种对声色的描绘,反映出诗歌创作上的一种新的趋向,对后代诗人创作是颇有影响的。就此而言,谢诗可说是诗歌创作的新时代的开创者。(3)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谢诗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的一个玄言的尾巴。所以近人黄节云:“大抵康乐之诗,首多叙事,继言景物,而结之以情理”。这种以叙事写景说理所形成的结构模式,使谢诗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特点。它给人读诗带来一种单调之感,因而也被看作是谢诗的一种弊病。谢诗与陶诗的比较(《文学史》8891页)陶渊明继承汉魏古朴诗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一变魏晋古朴诗风,大力追求声色之美,开创南朝的一代新风。1陶诗重自然,重写意,重情感的自然流露,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谢诗重锤炼,重摹像。“极貌以写物”“尚巧似”、成为其艺术追求。不遗余力勾勒描绘山水自然美,但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同时在结构上也多是先叙出游,再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慨,常常拖着玄言的尾巴。2陶诗重启示性。谢诗重写实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