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八届余热回收利用研讨会”学习报告
11月1号有幸参加了“第八届余热回收利用研讨会”,通过参加此次研讨会了解了国内外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的新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经用于实践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下是本次报告主要的内容:1、介绍余热综合利用的潜力及必要性;2、介绍国内外关于钢厂余热回收利用的最新技术。3、总结适用于我公司的余热再回收技术。
一、余热综合利用的潜力及必要性。
钢铁工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能源使用效率的低下造成钢铁企业能源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下降。钢铁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能源,吨钢产生的余热总量约占吨钢能耗的37。我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约为3050,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国际平均利用率达80以上,我们的节能工作仍有很大的空间,大量的余热资源可以回收产生蒸汽,做好余热蒸汽的回收和科学利用可以使钢铁企业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减少约8。当前,在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资料能源成本和环保代价日益加大,回收余热、余能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钢铁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重点。二、现国内在余热回收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最新技术。研究一: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改善换热器的换热结构及材质,使换热器能够在更加恶劣的换热环境下使用。在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天津大学朱教授发明了新一代高效节能平行流管壳式换热器,实现了换热器管壳程空间可控的纯逆流,提高了总传热效率3060降低运行阻力2070,大大降低了动力设备的能耗,节能1540、节材2040、节地3070,此项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相关部门认可并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设计原理: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由折流板改变流体方向,通过冷热介质在管内外的换热,使工质达到冷却或加热的目的,而朱教授摒弃了这种以碰撞形式进行
f换热的方式,改变管子表面形状,优化换热器结构,使管内外流体形成纯逆流流动,这样大大降低了运行工质的阻力,使阻力仅为原来运行的4050,达到节能的效果。产品适用范围:各种规格壳管式水冷冷凝器、壳管式干式蒸发器、低加、油冷却器和大型冷凝凝汽器。应用实例:1、
f2、
f研究二ORC有机工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对于温度介于100至300℃的低温余热,除去少量可直接热利用之外,大部分很难得到有效的利用,近年来通过ORC来发电的方式,成为低温余热有效利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