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台第四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管理实施方案(试用稿)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技术装备和校园网络的作用,交流借鉴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科技含量和教学效益,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科学整合,逐步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自2014年起试行电子备课,特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目的
实施电子备课在于激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促进教师在业务领域的沟通与探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1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采用电子备课,可以克服传统备课方式中教师过多地把时间用在查找资料和书写等方面的弊端,使教师把更多时间放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前的准备上来。2.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单一的借助教材和教师用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3.积极组建个人教学资源库。采用电子备课,教师可以把平时在网络和报刊中看到的相应资料、课件等,很方便地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去,对自己的教案采取动态管理,使之日臻完善。这种不断更新、完善和充实的动态过程,可以使教师经过多年的积淀后,完善个人的教学资源库,以达到形成教学风格的目的。
三、基本流程及要求
1.集体备课
f以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出学科备课计划,结合教师特点、教学内容在备课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实行教案共享。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负责分配教学设计量,具体分工落实,责任到人。一般实行下列步骤:即“整体理解、分工备课、共享研讨、个案生成、反思交流”。(1)整体理解:做到“初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个性设计与反思的程序运作。做到优化集体备课内容,规范备课流程。学科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方式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或反思,分析教材和学生,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2)分工备课:确定一名主备教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写出教学设计,主备教师提前一周上传教学设计,供其他教师阅览、思考。(3)共享研讨:备课组内教师针对主备教师写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