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GH
治理区范围拐点坐标表21
X3370967206
Y40496500381
坐标界桩号
I
X3370893565
3370919183
254
J
3370894712
3370888502
40496482845
K
3371031138
3370846027
564
L
3371147317
3370793552
40496765760
M
3371066124
3370822033
40496793232
N
3371106844
3370818559
40496829487
O
3371074019
3370862254
40496860133
治理标高:173m244m
面积114674m2(合1720亩)
Y
40496951406404970041474049700334540496932432404968700304049675477140496654044
222、各分区现状概况
为叙述方便,本次治理设计依据现状边坡基本特征、坡面岩性特征、边坡稳定性以及边坡处理方法等特点,将整个待治理的边坡区分为三个小区(即Ⅰ区、Ⅱ区、Ⅲ区)和六个分区(具体分区见图2),宕底178m平台分为Ⅳ区。
照片1:治理区Ⅲ区、Ⅳ区现状照片2:治理区Ⅰ区、Ⅱ1区现状
4
f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照片3:治理区Ⅱ2区现状
照片4:治理区北侧水塘
照片5:治理区全景图(由北向南拍摄)
23、治理区地形、地貌特点
治理区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最高点海拔标高244m左右,最低点为北西面县级公路,海拔标高10m左右,相对高差最大可达234m。地形自然坡度一般12°~38°。地表植被发育,以灌木矮丛、毛竹林、松杉幼林及杂草为主。
24、治理区气候、水文条件
241、气候
治理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111℃。年平均降水量12755mm,多集中在4~6月和8~9月份间的梅雨和台风季节,月最大降雨量4481mm,日最大降
5
f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雨量3431mm。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西北风。无霜期246天。
242、水文
治理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雨季相对比较明显干旱季节无明显裂隙水渗出。
三、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施工环境条件
31、基岩地质
311、地层岩性
治理区内出露地层为早白垩系黄尖组和第四系。1、早白垩系黄尖组K1h:广泛分布于治理区,岩性为深灰色英安质晶屑凝灰岩,晶屑凝灰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产状330°∠25°。2、第四系(Q):分布于治理区周边部。主要分布在沟谷、山坡及山前地势平缓区。其岩性为浅褐黄色、黄灰色砂土、腐植土等。
312、治理区地质构造
区内构造较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节理。通过对治理区地表露头、边坡岩体的节理观察、统计,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两组节理:北西向节理产状75°∠80°,节理密度2~3条m;北东向节理产状320°∠81°为主,往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