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受到这类不法侵害的,尤以大学在校生和公司职员为最多。此外,喜欢上网,对网络世界有一知半解的中老年人,也可能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三、网上中奖诈骗
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MSN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事主才发觉被骗。当您登陆QQ或打开邮箱时是否会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请您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您将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
被骗案例:王先生在家上QQ时,屏幕上弹出一条中奖信息,提示王先生的QQ号码中了二等奖,奖金58000元和一部“三星”牌笔记本电脑,王先生喜出望外,想都没想就按网上留下的电话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要求王先生在得到奖品之前必须先汇1580邮费,王先生马上照办,对方又要求汇3880元保证金,王先生再次照办,对方再次要求汇7760
4
f元的个人所得税,王先生接着照办,对方最后要求还得再汇6000元的无线上网费,王先生汇完钱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这时他才发觉自己被骗了。四、“网络钓鱼”诈骗
“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案例:北大某文科院系的大二学生小A最近是“背”了点。在一次网络购物中,他被整整骗去了5000元。回忆受骗过程,小A满是痛苦:在点开了某网站卖家给的链接后,他进入了一个类似“工行网上银行”的网站,当按要求输入自己的卡号和密码时,页面却弹出“对不起,您的操作已超时,请返回重新支付!”的提示。于是他重复刷新,反复输入口令和密码,而实际上,他每输入一次,卖家就会从卡上划走1000元,最后,整整5000元便不知不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