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推销员》,中年都在忙于应酬而无暇读书,老年都在担忧付不起医药费而无心读书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系列里的外星智慧生命所不断做的工作“它们将众星视为田园,它们是农夫。它们不断播种,有时候会有收成”②播撒一千颗种子没有任何收成,那么播撒十万颗如何?总有一颗会发芽的③一旦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震撼与飞跃④我觉得西方社会科幻风气的不懈培育正是这一播种过程⑤想想看,一个少年遇到一本科幻书,从此埋下一颗伟大梦想的种子A.④②⑤③①C.⑤③①④②B.⑤③④②①D.②①④⑤③
解析:⑤③先谈一颗“梦想种子”的播种、发芽,应排列在一起;而④是对这一过程的本质进行总结。②①则更进一步谈“不断播种”的问题,所以应放在④后面。答案:B二、阅读鉴赏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1948年1月30日,岁高龄的印度人民独立的精神领袖甘地还在为平息宗教冲突而奔78波,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名印度极端分子杀害。甘地的遇害震惊了这个刚刚独立的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向全国宣布甘地被害消息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在他那里听取建议和获得
2
f安慰了。”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班土邦,他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著作,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1887年,他进入萨马达尔斯学院,同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罗、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做出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