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被遗忘、“归零”,缺乏必然的长期导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年纪小不懂事”成为大学生失信的惯用理由,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和纠正,起不到惩戒和警示作用。社会上,对诚实守信的人,没有树立典型标杆,宣传力度小,在全社会起不到积极引导作用。三、提升大学生诚信度的途径探析1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要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需求,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在教育过程中,时刻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育理念。同时,将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良好的诚信
f习惯。
2完善奖惩措施,强化诚信意识。诚实守信作为
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石,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的内化是一个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良好的先进典型标杆和有力的惩戒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高校一方面要从制度入手,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另一方面,完善诚信奖惩制度,落实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措施。加大失信行为处罚制度的执行力,在学生群体中,起到警示作用。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诚信信用系统,切实记录失信行为,作为学生素质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执行,学生会真正认识到诚信是宝贵的社会资本,不断地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诚信意识,加深对自我行为诚信意义的理解,完善自我诚信品格的修养,更好地促进自我成长和成才。3多方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环境。在教育中,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良好的环境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相对牢固和长久的。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方面,要积极促进学术诚信建设,严惩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的行为。在日常的学业评定、评奖评优、入党推优过程中,公正公开,增强透明度,形成校内自上而下的诚信氛围。此外,加大诚信教育的正面宣传,树立和宣传优秀典型,加强舆论导向,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社会方面,提高全
f社会的诚信度,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大学生接受信息能力强,思想活跃,社会媒体的负面报道和社会陋习都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长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有时还不如社会负面事件具有强力的冲击。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发挥各类媒体的积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