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脑出血脑室出血治疗指南(2010)目录前言推荐强度和证据水平标准第一章急诊诊断及病因评估第二章脑出血脑室出血的治疗一、内科治疗(一)特异性内科治疗1血压2颅内压3止血治疗(二)支持治疗1血糖2痫性发作3体温(三)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四)抗凝和纤溶相关的脑出血的处理二、外科治疗(一)开颅手术(二)微创手术(三)早期血块清除(四)开颅减压
f前言
自发性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5,过去的10年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3个月内的死亡率仍然为2030。出血性脑卒中较缺血性脑卒中有更高的早期神经功能不稳定或恶化风险,超过70的患者中发生血肿扩大的情况,其中26人(血肿增加超过入院时CT上血肿体积的13)发生在发病后的4个小时内,还有12发生在424h内。因此自发性脑出血需要临床医师的更多关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5年初开始推广、2007年初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简称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的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因此,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进行更新修订。修订版从方便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的研究证据进行了复习(主要参考了两个相关的国际指南1,2),并在充分讨论和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形成推荐,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一、本指南修订原则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可操作性。在第1版的基础上,结合其使用经验、反馈意见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10年2月)的归纳和评价,然后根据证据强度和讨论共识给出推荐意见。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级别证据时则依据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结合多方意见充分讨论达成共识。4.对国内使用较多的常见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并达成共识给出推荐。兼顾了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面因素。5.推荐强度和证据水平标准是参考国际上指南使用的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实用性制定的。二、本指南的使用方法根据推荐意见强度见下表考虑临床应用的确定性。一种疗法如果是I级推荐,则多数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就可以使用;如为II级推荐可以选择性地使用,但应注意其证据并不充分,存r